成 份: |
扶芳藤、黃芪(qi)、人(ren)參。
|
性 狀: |
本品為紅棕色的澄清液體;氣芳香(xiang),味甜(tian)、微苦。
|
功能主治: |
益(yi)氣補血(xue),健脾養心。用于(yu)氣血(xue)不足(zu)、心脾兩(liang)虛引(yin) 起(qi)的神疲乏力,少氣懶言,頭(tou)暈(yun)眼(yan)花(hua)、津傷(shang)口(kou)渴及失眠等癥。
|
規格: |
每支裝15毫(hao)升(每支相當于(yu)飲(yin)片15.6g)
|
用法用量: |
口服,一(yi)次15毫升,一(yi)日2次。
|
貯 藏: |
密封。
|
包 裝: |
鈉鈣玻璃(li)管制(zhi)口(kou)服液體(ti)瓶,15毫(hao)(hao)(hao)升×6支、15毫(hao)(hao)(hao)升×8支、15毫(hao)(hao)(hao)升×10支、15毫(hao)(hao)(hao)升×12支。
|
有 效 期: |
24個月
|
執行標準: |
國家(jia)藥品標(biao)準 WS-10008(ZD-0008)-2004-2021Z
|
批準文號: |
國藥準字Z20049008
|
處方介紹: |
唐代陳藏器《本草拾遺(yi)》記載:“扶芳藤,主一(yi)切血(xue),一(yi)切氣,一(yi)切冷,大(da)主風血(xue)腰(yao)腳(jiao),去百病(bing)。久服延年(nian),變(bian)白不老”。隋(sui)朝稠禪師將(jiang)扶芳藤做“青飲(yin)”進貢給隋(sui)煬帝以作(zuo)延年(nian)益壽之(zhi)品。我國民間對這種珍貴藥材的發掘歷史悠遠(yuan),唐朝年(nian)間,貴州(zhou)(zhou)省的少數民族就有“水(shui)煎服以治(zhi)血(xue)虛、婦女月經過多等”, 故名“扶芳草”;廣西賀(he)州(zhou)(zhou)、湖南(nan)永(yong)州(zhou)(zhou)一(yi)帶瑤(yao)族群眾更有房(fang)前屋后種植幾兜,以備(bei)勞(lao)作(zuo)辛(xin)苦,酒泡(pao)飲(yin)用解疲勞(lao)、活血(xue)化瘀之(zhi)用,俗(su)名又稱“碧血(xue)草”;在江西、浙江一(yi)帶用其(qi)作(zuo)為治(zhi)療腎虛之(zhi)良藥,還有“土杜仲”、”對葉腎”之(zhi)名。
|
|
|